我们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决担负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历史责任,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杨茂君: 这更让我感慨,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对这些人体基本感知的研究的确都是诺奖级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茂君: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我曾经听过Ardem的报告,当时记得他说,他们做这个研究的时候采用了一种很笨的办法,把200多个可能与细胞感受压力有关的离子通道基因挨个用RNAi(RNA干扰)技术逐一敲除,以确定细胞是否还能感受压力,直到敲到第100多个的时候,才找到一个关键基因,后来他们把这个基因命名为Piezo1,他们做这个研究真的很辛苦。
感知热、冷和触觉的能力对生存至关重要,是我们与周围世界互动的基础。2010年他们鉴定Piezo的文章发表,我看到后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应该能得诺奖,毕竟人体基础感知的相关研究发现中已经有多项获奖,如味觉、视觉等。相关阅读|刚刚,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作者:刘如楠 辛雨 李晨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10/4 23:03:54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朝8晚5、用笨方法的他,为何54岁就得了诺奖? 北京时间10月4日,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德姆帕塔波蒂安 (Ardem Patapoutian)由于发现温度和触觉受体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是从那时候起,我们团队正式开始进行表达、纯化进而解析Piezo三维结构的工作,以期解释这个通道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并于2015年首次报道了这个通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尽管大家普遍相信David和Ardem两位科学家获奖是早晚的事,但他们真的是太年轻了。Julius利用辣椒素(一种来自辣椒的刺激性化合物,可引起灼热感)来识别皮肤神经末梢中对热有反应的传感器。目前为止,除了个别新属种发现于北美和巴西,绝大多数副钝吻鳄发现于亚洲地区。
在鉴定太阳河的地层后,依据岩性沿相关地层进行追索和古生物学相关调查,终于在一处建筑工地发现了原位埋藏的恐龙化石,并包含许多同时期的丰富生物埋藏。之前的大部分研究,副钝吻鳄类不属于真鳄类,但在我们的研究中,副短吻鳄类属于基干的真鳄类,真鳄类包含所有现生的真鳄类属种。副钝吻鳄科是由苏联的古生物学家Konzhukova于1954年根据一件形似短吻鳄的标本而命名。因此,这项关于延吉鳄的发现对于了解亚洲现生鳄类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化石地点的脊椎动物生活在距今约为1.0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产化石地层为龙井组。中生代新鳄类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新鳄类生物地理演变、新鳄类的属种多样性受气候影响的程度、以及现代鳄类的起源十分重要。
根据最新的研究,龙山延吉鳄属于新鳄类的副钝吻鳄。这个发现对于了解原始新鳄类向真鳄类的演变十分重要。(张立召供图) 龙井组地层信息及挖掘现场照片。在论文中,该所博士保罗拉米和来自中、美、日等多国学者联合报导了大约1.01亿年前的吉林延吉龙井组中发现的一化石新鳄类,并命名为新属新种的龙山延吉鳄。
迄今为止,国内绝大多数鳄型类的化石都发现于吉林省,特别是副钝吻鳄类,使得其在中生代鳄型类的古地理分布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次报道的龙山延吉鳄,是继农安多皱纹鳄之后,发现于吉林的、有效的第二种鳄型类化石。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延吉恐龙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等项目基金支持。由于全世界在这个时期的陆相地层比较少,这使得延吉将成为全世界研究白垩纪中期脊椎动物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点。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retres.2021.10501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当地恐龙化石最早于2013年由奇石爱好者朴圣哲于太阳河边所发现,最初被认为是大型哺乳动物骨骼,并交由金昌柱进行鉴定。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供图) 龙山延吉鳄正型标本齿骨照片及线条图。在与多方专家研讨下,金昌柱发现这其实是恐龙骨骼,并于2016年率领多位专家回到太阳河边考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的形态学和分类学工作是关于生活在冈瓦纳大陆的鳄型类中的南鳄类化石,而新鳄类受到的关注要小很多,但这一支却与现代鳄的起源有很大关系。龙山延吉鳄是一种中大型新鳄类化石,其主要的形态特征有:其额骨前端表面具有一个高出的楔形立面,一横向的眶前脊具有凹槽横穿,眼眶间沿中线有一中脊,下颞弓完全由颧/轭骨形成,拉长的下颌联合由愈合的齿骨形成,下颌第四齿后齿列具有一齿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供图) 近日,《白垩纪研究》杂志在线发表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金昌柱延吉项目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在论文中,该所博士保罗拉米和来自中、美、日等多国学者联合报导了大约1.01亿年前的吉林延吉龙井组中发现的一化石新鳄类,并命名为新属新种的龙山延吉鳄。相对于其它中生代生物群,国内中生代鳄型类的研究还是稍显不足,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标本的数量不足以及大多保存不佳。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供图) 龙山延吉鳄正型标本齿骨照片及线条图。迄今为止,国内绝大多数鳄型类的化石都发现于吉林省,特别是副钝吻鳄类,使得其在中生代鳄型类的古地理分布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根据最新的研究,龙山延吉鳄属于新鳄类的副钝吻鳄。由于全世界在这个时期的陆相地层比较少,这使得延吉将成为全世界研究白垩纪中期脊椎动物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点。
之前的大部分研究,副钝吻鳄类不属于真鳄类,但在我们的研究中,副短吻鳄类属于基干的真鳄类,真鳄类包含所有现生的真鳄类属种。中生代新鳄类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新鳄类生物地理演变、新鳄类的属种多样性受气候影响的程度、以及现代鳄类的起源十分重要。
在鉴定太阳河的地层后,依据岩性沿相关地层进行追索和古生物学相关调查,终于在一处建筑工地发现了原位埋藏的恐龙化石,并包含许多同时期的丰富生物埋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的形态学和分类学工作是关于生活在冈瓦纳大陆的鳄型类中的南鳄类化石,而新鳄类受到的关注要小很多,但这一支却与现代鳄的起源有很大关系。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延吉恐龙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等项目基金支持。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9/27 13:39:55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吉林省发现白垩纪中期新属新种龙山延吉鳄 野外科考队照片。
该化石地点的脊椎动物生活在距今约为1.0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产化石地层为龙井组。(张立召供图) 龙井组地层信息及挖掘现场照片。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供图) 近日,《白垩纪研究》杂志在线发表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金昌柱延吉项目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
因此,这项关于延吉鳄的发现对于了解亚洲现生鳄类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最近几年持续的野外工作,延吉地区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包括恐龙、鳄型类,龟鳖类等。
延吉化石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于2016年确定,化石点位于吉林省延吉市龙山。目前为止,除了个别新属种发现于北美和巴西,绝大多数副钝吻鳄发现于亚洲地区。龙山延吉鳄是一种中大型新鳄类化石,其主要的形态特征有:其额骨前端表面具有一个高出的楔形立面,一横向的眶前脊具有凹槽横穿,眼眶间沿中线有一中脊,下颞弓完全由颧/轭骨形成,拉长的下颌联合由愈合的齿骨形成,下颌第四齿后齿列具有一齿缺。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retres.2021.10501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
这个发现对于了解原始新鳄类向真鳄类的演变十分重要。当地恐龙化石最早于2013年由奇石爱好者朴圣哲于太阳河边所发现,最初被认为是大型哺乳动物骨骼,并交由金昌柱进行鉴定。
副钝吻鳄科是由苏联的古生物学家Konzhukova于1954年根据一件形似短吻鳄的标本而命名。在与多方专家研讨下,金昌柱发现这其实是恐龙骨骼,并于2016年率领多位专家回到太阳河边考察。
本次报道的龙山延吉鳄,是继农安多皱纹鳄之后,发现于吉林的、有效的第二种鳄型类化石基于此结果和裂后期层序Nido石灰岩最老的年龄(~32 Ma),巴拉望微陆块的破裂不整合可限定在33–32 Ma。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